科研进展
-
PNAS|浙大学者提出巨型射电瓣对近邻星系气体吸积的重要影响 2025-09-22 理解星系形成是天体物理学的核心物理问题。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被认为是调节星系中恒星生长的主要动力因素。传统观点认为这种调节是局部的,只影响宿主星系。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岑人岳教授团队于8月21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研究论文《Reduced gas accretion onto galaxies due to effects of external giant radio lobes》,展示超大质量黑洞释放的巨型射电瓣对气体吸积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一种外部的、全域性的方式来实现 依托物理高等研究院宇宙学和计算天体物理中心“星河”超算平台,他们运用大规模宇宙学磁流体动力学模拟,发现巨型射电瓣附近的星系气体吸积质量显著减少,并由此抑制恒星的形成。物理上这种外部反... 点击下载
-
PNAS| 浙大学者提出新的超大质量黑洞反馈机制 2024-08-21 理解星系形成是天体物理学的核心物理问题。传统上,人们认为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通过吹走或加热已经吸积到暗物质晕中的气体,来抑制星系的过度生长。然而,浙江大学岑人岳教授于8月19日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研究论文《Global preventive feedback of powerful radio jets on galaxy formation》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外部预防性反馈机制。图一:黑洞正在发射强大的FR II 类型射电喷流。与传统的内部反馈机制不同,这项研究利用观测数据计算了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强大射电喷流能量(图一)对周围星系形成的影响。这些射电喷流或射电瓣为星系际气体注入了足够的磁场,随后通过磁压力来减缓或防止星系际气体被吸积到周围其他暗物质晕中。结果表明,... 点击下载
-
一种可以解决 S8 tension 的新暗物质范式 2024-03-14 暗物质是组成宇宙的重要成分,其在宇宙中的含量约为可见物质的5倍,占宇宙总物质的85%。宇宙的结构形成强烈依赖于暗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压强和声速。根据暗物质的压强和声速,可以将暗物质分为“热暗物质”、“温暗物质”和“冷暗物质”。其中热暗物质具有较大的压强和声速,而冷暗物质具有较小的压强和声速,温暗物质的则处于两者之间。由于正的压强和声速会阻碍物质聚集,热暗物质的扰动是最弱的,冷暗物质的物质扰动将会更强。对这三种暗物质的数值模拟如图1所示。图1:对冷、热两种暗物质的数值模拟结果。上面是冷暗物质,下面是热暗物质。从左到右时间递增。图片摘自Bing-Lin Young, Front. Phys. 12(2), 121201 (2017)。标准宇宙学模型假设... 点击下载
-
暗物质缺失星系的形成研究取得进展 2024-03-14 暗物质缺失星系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类非常奇特的星系(van Dokkum et al. 2018),其形成机制不明,对标准宇宙学模型形成了威胁,引起了天文学家的广泛关注。最近的一些研究提出了其可能的形成机制,如星系碰撞触发暗物质缺失星系的形成。最近由浙江大学物理学院Go Ogiya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组发现星系碰撞机制同样存在麻烦,因此该类星系的形成仍然是一个谜。该工作已经在天文学专业顶级杂志:美国天体物理快报发表(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 https://doi.org/10.3847/2041-8213/aca2a7)暗物质是宇宙中一种未知的神秘物质,在不同层次的宇宙结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暗物质占宇宙总物质的85%,重子气体会被拉入暗物质所形成的引力... 点击下载
-
星系吸积星系外气体形成恒星的详细过程 2024-03-14 星系吸积星系外气体,形成恒星的详细过程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热点。为了解开这一谜题,蔡峥教授领导的国际团队,其中浙江大学RenYue Cen教授合作,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凯克“对距今110亿年的一个巨大的气体星云进行了观测。利用先进的成像光谱仪——“宇宙网成像器”,团队成功探测到了星系周围气体的氢元素、及多种重元素辐射,并进一步估计出重元素的大尺度空间分布。这也意味着在宇宙早期,星系周围气体已经富含重元素。本次发现对星系如何与大尺度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提供了清晰的图景。表明“循环气体流”(recycling inflow)是驱动早期宇宙大质量星系形成的重要机制。该发现为理解星系生态系统、星系形成和演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未... 点击下载
-
科学家提出太阳系巨行星轨道演化新模型 2024-03-12 巨行星 太阳系 演化 耗散 诞生 巨行星 太阳系 演化 耗散 诞生太阳像巨型吹风机一般吹走原行星盘中的气体。(图片来源:刘倍贝) 太阳是整个太阳系的中心。八大行星各自守在自己的轨道上,相安无事地绕着太阳转动。但天文学家一直在尝试回答一个问题:太阳系行星轨道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浙江大学研究员刘倍贝与法国波尔多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合作者提出了太阳系巨行星轨道演化的新模型。该模型回溯了巨行星的过往史,揭示了它们之间一段不“和谐”的过往,并认为这段历史发生在地球诞生之前。相关成果近日刊登于《自然》。巨行星的轨道曾经发生过剧变在很久以前,星际空间中的气体分子云坍缩,中心部分形成了太阳;残余... 点击下载